對於理性選擇理論的信徒而言,賭博很讓人頭痛。每個人都應該會採取理性選擇來儘量提高利益,同時儘量降低損失。如果您認為假期旅遊只值 500 歐元,您就不會付 1,000 歐元。如果投注的期望值是零或負值,為何投注者要下注?繼續閱讀以深入瞭解。
投注心理學絕對是一項複雜的課題,不過最淺顯的問題是:如果平均來說投注者會輸錢,為何他們仍想投注?本文探討人們缺乏對期望值的瞭解,以及為何數學期望值和實際需求(或欲望)代表的意義並不一定相同。
賭博不理性嗎?
對於多數博彩類型而言,包括娛樂場遊戲和樂透,期望值都是負值。多數運彩投注者並不會以數學方式計算賽果的機率,似乎也無法預期他們會獲利。
一旦將投注成本納入考量,例如莊家優勢、撲克抽傭,以及博彩業者利潤等,一般投注者在投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輸錢。就算他們在短期內能獲利,不過大數法則終究會導致輸錢的下場,就算是最幸運的玩家也一樣。
我們有各種認知偏誤,缺乏正確估計機率的能力只是其中一項,它使我們偏離理性選擇。
根據這一點,賭博是不理性行為是一種合理的說法。而且有許多證據顯示,玩家不瞭解決策背後的機率。
以上說法的具體範例包括可能性與確定性效應,也就是決策者估計事件的發生機率時,會高估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,並且低估幾乎必然發生的事件。在投注中,最明顯的就是熱門 - 冷門偏誤,即為冷門選項的期望值比熱門選項來得差。
我們有各種認知偏誤,缺乏正確估計機率的能力只是其中一項,它使我們偏離理性選擇。在博彩世界中,可以說會產生一種可能更嚴重的偏誤:過度自信。
過度自信
過度自信或優勢幻覺是一種認知偏誤,即為高估自己的特質和能力,認為自己優於他人。因為博彩的競爭性環境(尤其是運彩),在預測者的分析結果相互競爭之下,我們可以預期過度自信是普遍的現象。
這也稱為烏比岡湖(或優於平均水準)效應,它是以明尼蘇達州的虛構城鎮命名,此效應說明人們傾向高估自身能力的天性。在烏比岡湖,所有女性都很堅強,所有男性都外型帥氣,而所有小孩都優異出眾。在烏比岡湖效應中,群體中大多數人都宣稱自己傑出優異;在許多層面皆已觀察到此現象,包括社會名聲、智力和駕駛技術。
人們對賽果可能性的內心想法,會透過金錢以賠率公開呈現出來。
我確實曾在運動諮詢服務社群中觀察到烏比岡湖效應。在 1976/77 年(美國)大學入學考試學生描述性問卷中,829,000 名高中生中有 60% 認為自己的運動能力高於平均水準,相對來說只有 6% 認為自己低於平均水準。在評估領導能力時,數據差異更大(70% 對 2%)。在評估社交能力時,甚至完全沒有人認為自己低於平均水準!
有賣家,那麼誰是買家?
在認知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n 最暢銷著作《Thinking, Fast and Slow》中,有一段結識華爾街公司投資經理的故事,其中特別強調一個問題。「當您賣股票的時候,買家是誰?」更廣泛的說法是,買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?賣家為何認為自己的見識優於買家?
顯然一定有人弄錯了,或者至少比另一方笨一點。另一種說法是每一筆交易都是基於「真實」價值,這暗示沒有人能從其中獲利。這就是不理性的部分了。假設雙方都樂於交易,他們一定對於自己準確評估股價的能力過度自信,因此願意交易。
瞭解博彩業者向您收取多少費用,或瞭解人們投注的原因,並不會剝奪投注的樂趣,這麼做只會讓您走上計算期望值的正確道路。
投注也是一樣。本質上來說,賽果的賠率大致反映賽果的發生機率。畢竟沒有人會以 1.05 賠率(或 1/20)投注薩頓聯擊敗兵工廠,不論他們對 Arsène Wenger 有何看法。人們對賽果可能性的內心想法,會透過金錢以賠率公開呈現出來。
賠率數值代表一段討價還價和妥協的含蓄過程。玩家(買家)和莊家(賣家)心中大致都有適當賠率為何的直覺。過度自信使雙方都認為自己保有某種正期望值(以對方損失為代價),這在邏輯上當然是不可能的。
如果沒有過度自信,博彩就不會存在,因為雙方都很理性並且以自我利益為先,動機是透過優於對手的資訊來獲利,而不是因此損失金錢。
旁觀者清?
雖然不理性、過度自信和其他行為偏誤或許可以解釋投注的原因,但並不一定表示它們可以控制我們投注的方式。只要瞭解這些行為偏誤的意義以及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受它影響,投注者就能「旁觀者清」。
瞭解行為偏誤如何影響投注決策以及學會計算投注利潤,並不會剝奪投注的樂趣,這麼做只會讓您走上計算期望值的正確道路,並且採用更高明的投注方式。
本文衍生一個明顯的問題:博彩中產生過度自信的源頭為何?為何投注者確信自己是對的?答案就在本文的第二部分,我們會探討因果錯覺和可能解釋投注原因的其他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