棒球詭譎多變的證據
2018 年球季已進行一段時間,今年的賽況可以說十分極端。雖然過去四季只有四支隊伍達到 100 勝,只有一支隊伍達到 100 敗,不過單是今年的數據就可能接近(甚至超過)過去四季的總和。
2014 – 2017 年正規賽季紀錄
年度
|
最多勝隊伍
|
紀錄
|
最多敗隊伍
|
紀錄
|
2014
|
加州天使
|
98-64
|
響尾蛇
|
64-98
|
2015
|
紅雀
|
100-62
|
費城人
|
63-99
|
2016
|
小熊
|
103-58
|
雙城
|
59-103
|
2017
|
道奇
|
104-58
|
老虎/巨人
|
64-98
|
2018 目前和預測正規賽季紀錄
隊伍
|
紀錄
|
預測紀錄
|
隊伍
|
紀錄
|
預測紀錄
|
波士頓紅襪
|
90-39
|
109-53
|
邁阿密馬林魚
|
51-78
|
64-98
|
紐約洋基
|
79-47
|
101-61
|
芝加哥白襪
|
48-79
|
63-99
|
休士頓太空人隊
|
74-49
|
99-63
|
堪薩斯皇家
|
38-90
|
50-110
|
奧克蘭運動家
|
76-52
|
94-68
|
巴爾的摩金鶯
|
37-90
|
51-111
|
請記住這些記錄大多是在交易大限以前累積的成績,之後強隊會更強,弱隊會更弱。
瞭解為何 MLB 投注十分特殊
除了有各種公開資料可用於各領域的決策流程(博彩是主要得利者之一),MLB 最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它會持續演進。多年來,隊伍的管理方針和比賽方式歷經無數變革,因此造就棒球的趣味性和不可預測性。
MLB 近年來出現「計畫性落敗」策略:也就是長期表現不佳的隊伍,希望利用此策略大幅提升日後的表現。主要原因就在於選秀(常見於大部分美國職業運動),因為選秀制度為排名墊底的隊伍可以優先挑選,而 MLB 也採用一種選秀簽約金系統,給予墊底隊伍更高簽約金的優惠。基本上,表現較差的隊伍能獲得更多資源以及更多自由運作的空間。
芝加哥小熊和休士頓太空人就是近期採用計畫性落敗策略,最後獲得成功的兩支典範隊伍。事實上,這兩隊在贏得世界大賽前一年的表現都很糟,由此可見這種策略的效果。其他隊伍的管理團隊也馬上起而效尤,採用類似的策略。
休士頓太空人在 2011 年採用計畫性落敗,在 2012 年獲得第一選秀順位,他們挑了 Carlos Correa,而不是預測的第一指名 Byron Buxton,並且隨即以低於標準的簽約金簽下 Correa,這應該是預先安排好的合約。之後在補充選秀第一輪,他們利用剩餘資金以高於標準的簽約金簽下 Lance McCullers。一場選秀遊戲就此誕生,也提高了計畫性落敗的成效。
務必考量單一比賽的重要性
Billy Beane 使用獨特的資料導向策略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邁向成功,這個策略的基礎就是 Bill James 的「賽伯計量學」概念,因此 MLB 管理團隊也掀起一波分析思維管理熱潮。定量分析和計畫性落敗等策略,造就了要不打進季後賽,要不就輸個徹底的概念──既然輸球更加有利,隊伍再也不在乎無關季後賽的比賽能否取勝。
多年來,隊伍的管理方針和比賽方式歷經無數變革,因此造就 棒球的趣味性和不可預測性。
這表示投注者分析即將開打的比賽時,除了對手實力或戰績資料外,可能還需要考慮其他東西。投注者也應思考,特定比賽的結果對這支隊伍而言有何實質利益。
「扭曲動機」是很難理的職業運動概念,不過在職業運動界卻時有所聞──費城 76 人的「相信過程」口號和 1982 年世界盃的「希洪之恥」事件,只是我腦中閃過的其中兩個例子。我並不是說隊伍會故意輸球,不過投注者必須注意,隊伍可能更在乎部分比賽的勝利。
棒球是一種時常變動選手陣容的運動。一支 MLB 隊伍有 40 人名單,可以從中挑選球員(從正式 25 人名單選擇)。新手投注者可能會注意到,先發投手通常會和比賽賠率一同列出(不過有人認為先發投手已經不再那麼重要),這顯示特定選手在一場比賽出場可能帶來的價值。
假如投注者想投注的比賽不太受到其中一支隊伍的重視,可能可以從先發陣容看出端倪──如果未深入檢視各隊先發陣容就投注,投注者可能損失慘重。
MLB 賽程對分析的影響
投注棒球時,除了上述分析每一場比賽的概念以外,分析時也必須進行隊伍和隊伍之間的比較。當然,只有球技超群的球員才能成為大聯盟選手,不過聯盟選手的實力各異,並非所有 MLB 選手(和隊伍陣容)都有相同的實力。
不同進攻陣容的得分能力有所差異,因此對戰不同進攻陣容的成績不能混為一談。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,如果 X 投手對戰場均得分 5.41 的紅襪隊丟掉五分,而 Y 投手對戰場均得分 3.68 的皇家隊丟掉五分,雖然從數據來看帳面成績一樣,但是 X 投手顯然技高一籌。
當然,場均得分的樣本數極為龐大,這個數據不能準確評估投注者想押贏(或輸)的隊伍。評估進攻實力時(以及對戰過此隊的先發投手),還有幾項因素必須考慮。
如果未深入檢視各隊先發陣容,投注者可能損失慘重。
多倫多藍鳥的進攻實力是 MLB 中段班。從 Fangraphs 的進攻 (OFF) 排名(一項綜合進攻數據)來看,他們低於平均 38.7 分。從八月中至今的 30 天期間,藍鳥排在第 18 名,過去 14 天是 20 名,而過去 7 天為 21 名。就統計樣本來說,越近期的結果越有代表性,因此如果您想在今天投注藍鳥,過去一週的資料比開季第一週的資料更加準確。
對大部分投注者來說,左右投似乎是另一項必須考量的因素,不過千萬不可輕忽。部分隊伍特別擅長應付左投或右投。藍鳥對左投的加權綜合打擊指數 (wRC+) 和加權平均上壘率 (wOBA) 只排第 18 名,不過對右投卻排第 9 名。這是投注時應注意先發投手為左/右投的絕佳範例。
大部分競技運動都有主場優勢(某些運動尤其如此),而棒球絕對是其中一種。多倫多藍鳥在主場進攻的 wOBA 是第 10 名,wRC+ 是第 13 名,在客場則分別為第 13 和 12 名。部分隊伍(例如洛磯(主場為打者天堂)和教士(主場為投手天堂))的主客場數據差異更大。
投注者分析某一場比賽的兩隊時,另一項須考量的因素就是日間或夜間比賽。我們再次以藍鳥為例,他們在夜間/日間的 sOPS+(以日/夜區分的相對整體攻擊指數,100 為聯盟平均值)為 97/109。我要再次強調,這離深入分析還有很大一段差距,我只是想表達花一點時間稍微研究資料,對於投注者來說有何幫助。